共计 82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如果不是记者进行调查,我还真不知道现在的网约车平台竟然如此强势。当你需要打车时,司机能到手的钱是 86 元,而你需要支付给平台的费用却高达 140 元。更令人惊讶的是,司机只看到乘客支付了 116 元,因为乘客被聚合打车平台“卖”了。所谓的聚合打车平台,就是那种可以同时呼叫多个网约车的平台。当你在平台上下单的那一刻,订单并没有直接到达司机手中,而是先收取一笔转单费,然后再将订单分发给各个营运平台。有时候,乘客的订单会被多次转手,甚至被卖来卖去。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最终接到订单的司机使用的软件可能与你原本使用的打车聚合平台不同。比如百度、高德、美团、腾讯、携程等平台会通过各种合作,将接到的订单派给滴滴、曹操、T3 出行等网约车平台接单的司机。这样一来,平台会抽取佣金并加收转单费,乘客需要支付的费用越来越高。乘客需要支付的费用增加,我能够理解也愿意承担成本,但司机到手的钱只有 86 元,而我却需要支付 140 元,这简直就像在点熊猫外卖一样让人无语。这些平台真是把消费者当成冤大头了。要知道,网约车平台在交管部门的要求下,设置的抽佣比例基本处于 18%~30% 之间,他们却通过各种手段来回加价,导致乘客需要多支付 38%。
更离谱的是,每次打车时都有一个预估价格,但实际费用总是比预估价格高。这就是那些打车平台天天吹嘘的大数据也无法解决的问题,一定是有人从中赚取差价。另外,司机也深受其害。各大网约车平台之间竞相开展价格战,优惠的金额从司机手中扣除。有些司机 100 块钱的单子,表面上抽成只有 10% 几,但实际到手只有六七十元。对此,平台根本不在乎,因为市场上需要开网约车的司机越来越多。有的司机为了多赚钱,甚至直接睡在车里,一天跑 10 几个小时。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大家都抱怨打车总是打到破旧的车辆,一拉开车门就像钻进了司机的被窝。这种打车乱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难道就没有人能够管一管吗?
财经星之事总是能够带给我们新的知识和启示,希望未来还能听到更多类似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