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03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4 岁的张思洋是一位视障人士,但生活中他更希望别人淡化自己的这个身份,除了打车的时候。每次打车前,他都会提前打电话给司机,告诉他自己是一位盲人,“很多司机因为不知道是盲人叫的车,如果距离太远或者找不到乘客,就取消了订单。”而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中国残联数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视障人群已超过 1700 万。因此,保障他们正常出行和生活是一件涉及民生的“大事”。网约车行业的出现让人们有了更多的出行选择,然而,视障人群其实更需要网约车服务,如何让他们能够便捷地使用软件叫车,在实际乘车时有一双帮助他们的“眼睛”,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事情。
7 月 23 日,滴滴与中国盲人协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中国残联举行,并宣布“盲人无障碍出行服务”全国上线。
在滴滴上,视障人士发起的订单更特殊。 每一笔订单出发前,系统会首先提醒司机,乘客是盲人,请司机帮助乘客顺利上车。 在距离终点 200 米时,系统还会提示司机帮助乘客确认下车是否安全。而对每一位服务过视障人士的司机,平台也会有相应鼓励。
同时,滴滴“盲人无障碍出行服务”还为视障人群提供了“优先”便利。 视障人群用户可享有“优先派单”等无障碍服务权益。
中国残联副主席程凯在签约仪式上表示,这一合作是激发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助盲解难的好事实事,是汇聚社会正能量推动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满足残疾人个性化需求的成功范例,也是全面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具体行动。
而且平台将自动为视障人士优先派单。“不管前面排了多少人,我都可以享受到优先叫车的服务。而且现在司机不会取消我的订单。 有时我觉得司机的距离太远,特意过来很不划算,但是司机说看到平台提示乘客是盲人,怕我不好打车。 而且很多时候,司机还会主动提出多等一会儿,送我回去。”张思洋表示。
例如,聚焦“找不到车”的难点,“盲人无障碍出行服务”将在“接单”“到达上车点”“即将到达”这三个服务节点,通过语音播报和短信等形式提醒司机师傅主动联系并寻找盲人乘客,在上下车等环节提供必要的帮助。
滴滴司机豆长杰就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滴滴的无障碍出行服务上线之前,豆师傅曾经接过一位障碍人士的打车订单。“乘客的定位有些偏移,他也不太清楚自己的具体位置,所以我绕了三圈都没找到他。最后是一位保安帮忙接电话才确定了乘客的位置。”豆师傅说。
对此,用户王小敏表示:“滴滴的无障碍出行服务解决了我们与司机沟通的问题。有了这个服务,打车时不用反复和司机解释我是盲人,也不存在找不到车的情况,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功能,提升了生活的幸福感。”
不过, 豆师傅也坦言,接盲人乘客的订单要比接其他乘客订单耗时更久,“但多花点时间也没关系,这事咱得做。”
“以前很少接到视障人士的订单,现在可以感受到视障人士的打车订单数量增加了。现在滴滴上线了无障碍服务,司机服务会比较亲切,他们打车出门很方便,能多出门走走是好事。”豆师傅称。
近年来,滴滴持续推动 App 信息无障碍、出行服务无障碍的工作。滴滴一直关注视障人群的信息无障碍使用体验,并成立联合项目团队持续优化体验,让视障人群可以用“读屏”方式使用滴滴叫车。2021 年,滴滴首期上线“导盲犬使用者无障碍服务”,解决“导盲犬”被误解为普通大型犬而发生拒载的问题,让携带导盲犬的用户可以顺利乘车,不被拒载。 目前,该服务已基本实现对全国持证导盲犬携带者的全覆盖,带动 285 万的滴滴司机主动完成“无障碍服务认证”。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滴滴与中国盲协战略升级合作协议的签订,双方将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提升合作水平,持续开展盲人无障碍出行服务后续及助盲公益项目。双方将持续开展“盲人无障碍出行服务”“中途失明者康复重建及盲人出行能力培训”“盲人多元化就业培训”等项目,并支持导盲犬培训工作。与此同时,滴滴面向听力障碍和肢体障碍人群的无障碍服务也在推进中,预计年内启动测试。
对此,程凯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希望中国盲协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合作责任,让“滴滴无障碍”惠及更多盲人朋友和无障碍需求者。
来 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制作:陈衔微
审 核:湖北省残联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