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01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日,上海市浦东国际机场禁止网约车运营一事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
1 月 29 日,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下发《关于禁止网约车在浦东机场运营的通知》,其中明确“严格禁止网约车在浦东机场区域内揽客运营”。在多个手机打车软件上,浦东机场相关区域均无法发布召车信息。对此,上海市道路运输局客运处副处长吴学程月 2 月 1 日接受央广网专访回应民众关切,称该《通知》为重申 2016 年施行的《上海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若干规定》。之后,由于许多市民打电话投诉这一问题,网络舆论反应也十分强烈,2 月 3 日晚,上海市交通委决定,根据广大市民乘客的建议,从 2 月 4 日起恢复浦东机场区域内网约车运营服务,市民乘客可通过各网约车平台在浦东机场区域内预约用车。浦东机场禁止网约车运营引发舆论挞伐,迅速“纠正”被批“瞎折腾”,呼吁追责。对于此次上海浦东机场对网约车作出限制,有网民表示认同,认为有进一步完善机场管理的意义。但由于网约车相较于机场提供的巡游出租车“便宜挺多”,对远距离乘客而言,能便宜不少,不少网民抵制情绪明显,并对巡游出租车的服务品质表示了担忧。之后,在时隔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浦东机场恢复了网约车运营,“教科书级别的朝令夕改,瞎折腾”、“没想好就发通知,完了又自己打脸,上海现在怎么尽丢人”等吐嘈声不断,还有网友称,“如此瞎折腾一遍,就没有人为此负责吗?”还有网民认为,上海有必要反思彼此决策过程,问责责任人。微信公众号“吐槽青年”称,如果不去直面出错的根源,不去坦诚地反思,以后还会出错。禁止网约车运营不方便乘客出行,也有违市场公平公正,一刀切式治理恶化营商环境。光明网称,据交通部发布的数据,目前,网约车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了巡游出租车,网约车其实比传统出租车更加主流。在这个大背景下,对网约车作出限制,从方便出行的角度看,恐怕并不明智,从维护市场公平性的角度来说,也颇有可议之处。南方都市报也称,从法理上说,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以“通知”的方式“禁止”网约车在浦东机场运营,是一种排除竞争的规定。作为一个讲法治和市场的城市,上海在公众出行上拥抱了一刀切式治理,这不是法治政府、优化营商环境该干的事。城市治理要警惕经验主义陷阱,充分调研和谨慎依法施策,才能平衡好秩序与效率、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面对春运大潮带来的客流疏解新问题,上游新闻认为,相关部门绝不能沿用“之前”的管理办法,而应权衡考虑、综合施策。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陈越峰也称,春运期间通常人们出行量比较大,从交通组织角度应该是更加充分地组织供给,而不是没有法律依据,又没有正当必要理由去限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李泓冰对此表示,此次事件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即要求我们的行政监管要向法治引领转变。这不但是相关部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也凸显出对市场主体保护的积极性。因此,相关部门在出台类似限制市场的措施时,既要有合规性评估,也要有适当的纠错机制,要深思熟虑,在管理、服务与选择之间做好平衡。舆论将此事件与既往事件关联,反思一系列事件对上海城市形象的破坏,并担忧 相关部门阳奉阴违 。 在引发如潮的舆论批评后,上海恢复了浦东机场区域内网络车运营服务。虽有“听取民意,有错就改”等肯定声音,但也有观点指出,这时候不要去谈什么“纠错的胸怀”,不要以“纠错”掩饰“出错”,需要反思此前决策过程中的教训: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公共决策何以脱离了常情常理常识,何以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另外,还有不少网友担心,浦东机场收回了禁令,但它可以照样按照前述文件规定,让网约车在浦东机场拉客不那么顺畅。假如浦东机场被勒令恢复网约车后,却回头对网约车“严格执法”,上级与公众要如何应对?如果没有明确的说法,受利益驱动的其他垄断模式会不会卷土重来,也还是让人不安。此外,“空港出行”app 所属公司的背景也引发舆论关注,舆论质疑存在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在禁止网约车在浦东机场运行引发舆论哗然后,网友发现只有唯一的“空港出行”APP 可以约车,尤其该公司曾被判处限制高消费,该禁令背后是否涉及利益输送问题也引起不少关注,“这样一家来路不明的有‘污点’企业,就这么轻松接过浦东机场庞大的利润蛋糕,实在让人起疑”。还有网友猜测,出台禁令的是上海市运管局,而取消禁令的是其上级上海市交通委,“严重怀疑有人用手上的权力寻租,上海市交通委不能再任由下属部门在浦东搞出一个垄断经营的小环境,于是出手制止”。此次上海禁止网约车在浦东机场运营事件,在 6 天内来了个 180 度的大转变。舆论的介入,无异是推动这种转变的重要动力。此事件,再次为更好地推行公共政策提供了反思的契机。浦东机场对网约车的限制,支撑依据难以服众,直接损害了乘客利益,也有悖上海包容、开放的一贯形象。因此,无论是上海还是其他地区,都应引以为戒。上海这一教训和变化,也应该被全国其他地方吸取,在决策之前多做社会调查倾听民意,做好舆情风险评估,提高决策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