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5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您也可以 收藏到微信
网约车的价格能不能不再降?司机的收入能不能稳一稳?
这两个问题,是社交媒体上司机群体广泛提及的话题,也是滴滴司机评审会上被反复讨论的话题。
11 月 19 日滴滴司机节深圳主会场,滴滴网约车平台公司 CEO 孙枢表示,面对司机反馈的运价降低、收入下降等核心问题,网约车要告别逐底竞争,做好服务和细分场景,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01 网约车司机最在意什么?答案始终是“价格”
网约车是典型的双边交易平台,做的是规模经济,平台和司机是一个生态系统下的共建共赢,而非零和博弈。
在这个前提下,平台不能持续陷入价格竞争,而是要发掘出更多高价值出行场景,为司机谋福利,和司机一起面对环境变化下的各种问题。
市场经济,从来只认“价值”二字。
对数千万网约车司机来说,需要的也从来不是高高在上、闭门造车的平台,而是“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平台,是为司机群体创造价值增量的平台。
2025 年,滴滴一共举办了 4 次司机评审会。每次的司机评审会上,滴滴网约车各业务线的工作人员都全程在场,既直面沟通问题也倾听司机心声。
每一次的司机评审会上,网约车“价格”问题都会被反复提及。司机群体最在意的始终是价格和收入,这既是劳动价值的体现,也是养家糊口的依托。

02 网约车反内卷怎么做?滴滴不卷价格卷服务
毋庸置疑,全国 300 多家网约车平台带来的是极其激烈的市场竞争。
很长一段时间,平台间的竞争主要靠价格,谁的价格低谁就能吸引更多的用户。
低价竞争让打车出行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近乎“奢侈”的选择,变成了国内大部分城市平价和快捷的选项。但进入存量时代后,对于数量众多的网约车平台来说,再打价格战,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网约车即便激烈竞争,也应该是向上竞争,不是卷价格而是卷服务,提供更优质的用户体验,打造更舒适的产品。
面对价格下滑这一既定事实,如何做到网约车的价值提升?滴滴的解题思路是做好服务和细分场景。
供需环境中,需求端的诉求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带来供给端结构的优化。网约车“夏天不开空调,冬季异味难忍”的问题屡上热搜,这也意味着乘客端对更好出行体验和服务的期待。
虽然有很大比例的乘客对打车价格敏感,但乘客同时也对车内环境和服务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乘客来说,好的服务和体验是有溢价的,而也愿意多花五毛、一块来选择更好的服务。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网约车要提升价格,就需要在服务和体验方面创造增量价值。为此,滴滴陆续推出了诸如甄选、轻享、包车、宠物出行等品类。这些高溢价品类,前期已在部分城市进行了试点,并将在 2026 年扩大覆盖区域。
03 平台“听劝”为什么很重要?直面现实才能奔赴未来
在洪流中,就要尊重洪流的规则。尊重规则,尊重司机意见和诉求,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这对平台来说,很重要。

因为司机群体不仅是服务提供者,更是平台订单履约和用户体验的根本保障。过度的价格竞争,带来的必然是低质 服务。放大到行业来看,司机过不好,这个产业链上谁都过不好。
2025 年,滴滴通过线下的开放日司机评审会、车主端《大家商量办》《订单问题反馈》、客服、司服等多种渠道,累计征集司机意见 72.5 万余条,涉及 702 类问题,目前已回应 482 类,解决 205 类。

时代洪流中,网约车司机最大的期盼 是,不被系统异化为算法数字,而是被视为一个个安全开车服务乘客提供价值的个体,有底气欣赏窗外的风景,有信心抵达想要的未来。
就如滴滴的“十年司机激励计划”,给到 100 位十年好司机每人 18888 元的现金奖励和定制奖杯,也是一种承诺,记得来时的路,感恩创造价值的长久陪伴。
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承认过去的价值,直面现实的“难题”,才能奔赴一个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