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00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您也可以 收藏到微信
“乘客看到的‘一口价’,和司机到手的收入不是一回事。”上海网约车司机杨师傅指着手机上的订单说。
他夜间接的一笔特惠快车订单,行驶里程 12 公里,乘客端显示 45 元,叠加优惠券后实际支付 37 元,而他按里程计算仅收入 25 元。
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近期,西安、清远、鹰潭、宁波等多地纷纷出台政策,暂停“一口价”“特惠单”等低价营销活动,严禁强制司机接低价订单。
起初,“一口价”模式的设计初衷值得肯定:乘客输入目的地后,系统根据预估里程、时长和实时路况给出固定价格,无绕路之忧,价格往往低于实时计价。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一口价”既节约了乘车支出,也避免了司机绕路、延时等问题,减少了司乘纠纷,因此广受欢迎。
然而这一模式在实践中逐渐显露弊端。一方面,乘客并未获得预期体验。为节省成本,部分司机选择不开空调、开快车甚至违规驾驶,服务质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司机对“一口价”模式普遍不满。平台给出的订单价格过低,部分甚至低于正常订单价格 50% 以上。遇上高峰拥堵时段,司机可能还要亏本运营。

一场关于网约车定价模式的争论正愈演愈烈。
一、司机的困局:跑得越多,赚得越少?
“千万别开‘特惠单’,一打开订单不停,利润却薄得像纸。”这是不少司机的共识。
网约车司机赵明表示,他在大平台上接单抽成约为 20%;而中小平台依靠聚合平台引流,司机接单后面临“聚合平台 + 网约车平台”双边抽成,略高于大平台。
堵车场景更令司机们头疼。一名浙江司机称,曾接过一个 11 公里的订单,因堵车行驶 1 小时 40 分钟,价格却只有 20 元。计算下来,油费成本就去掉 14 元,时薪仅 3.6 元。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2025 年上半年网约车领域投诉量超 9.4 万件,其中“一口价”订单问题最为突出。
部分司机为节省成本减少空调使用,也有司机会张贴“行驶过程中不开空调”或“开空调每公里加价 2 元”的提示。
二、乘客的委屈:省钱却买来“服务降级”
重庆市民杨女士通过百度地图预约网约车,选择了“一口价”订单。司机接单后,10 分钟后仍未到达。杨女士致电司机,对方称“马上就到”,但 10 分钟后仍未赶到;再度催促下,司机说“你要是等得不耐烦,就取消呗”。
杨女士表示,自己多次因“一口价”订单遭遇拒载。
也有乘客反映,部分司机为节省成本减少空调使用。一些司机为尽快到达目的地而超速超车,导致乘车体验下降。
“不是非要选优享,选快车、特惠,搞不好像渡劫。”有乘客在网上分享经历:30 多摄氏度的天气,司机为省油不开空调,又热又味儿。
乘客们发现,低价带来的不是实惠,而是服务质量的全面缩水。
三、平台的算盘:价格战背后的“内卷”逻辑
在平台方面,“一口价”模式本是市场竞争的利器,如今却成为引发争议的导火索。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监测,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全国共有 389 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 4 家。系统 6 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 7.57 亿单,日均订单环比增长 1.6%。
供给增加的同时,多地网约车运力过剩的问题仍在持续。一些平台在需求低谷时(如非高峰时段)推出“一口价”“特惠快车”等低价产品刺激需求,致使车辆营运水平处于低位。
携华出行重庆地区负责人张勇坦言:“平台不断降价,为保住订单、留住司机,我们也被迫加入价格战,非高峰时段的单价已从几年前的 1.8 元 / 公里降至 1.2 元 / 公里。”
四、监管出手:多地按下“一口价”暂停键
面对日益激化的矛盾,各地监管部门开始出手。
近期,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印发通知,明确要求全面暂停“一口价”“特惠单”等低价营销活动,严禁价格欺诈、恶意压价行为。
广东清远、江西鹰潭、浙江宁波等多地召开座谈会,或对网约车平台进行约谈,一些地方提出不得强迫网约车司机接“一口价”订单。
昆明等地发布规范性文件,要求合理设定平台抽成比例上限并公开发布。
8 月,滴滴出行、T3 出行、曹操出行等多家企业发布公告减少抽成。滴滴出行宣布今年年底前,将把每笔订单最高抽成上限从 29% 降至 27%,超出 27% 的部分将随单返还。
五、从“低价竞争”到“品质竞争”的转型之路
业内专家指出,治理的核心不是“禁止”,而在于寻求“最优解”。应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基础上发挥“一口价”模式的优势,建立合理的定价和利益分配机制。
重庆交通运输系统一名相关负责人认为,各地应科学研判城市网约车的需求总量,通过数量管控有效防止恶性竞争导致的社会资源浪费,维护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成立网约车行业联盟,加强行业自律,避免低价“内卷式”竞争。
张勇表示,网约车平台也要转变经营理念,从“降价”转向“提质”,更注重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通过技术驱动和优化管理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创新开拓市场场景。
8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治理价格无序竞争 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明确提出经营者应自觉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共同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网约车行业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与其“卷低价”,更应思考如何实现差异化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