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出行遭大规模投诉:乱收费成顽疾,智能客服像“智障”

 

被司机和消费者两头投诉,T3出行还能行吗?

@网车观察 原创
作者丨宜新  编辑丨熊晓宇

最近,“阳光重庆”上有市民反映T3出行平台乱扣费的问题,称自己在T3出行接到一笔订单,由于前往乘客起点途中太过堵车,于是电话告知乘客堵车事宜,乘客因此取消订单,后续平台扣除了司机50元罚款费用,服务分6分。司机不认同,与平台反馈扣分及罚款不合理,平台称市民诱导乘客取消订单。

         

 

6天后司机再次接到平台订单,导航提示司机需右转接乘客,但司机在接到订单时已经在马路中间直行车道无法右转,只能前方调头前往,平台称该司机偏离导航路线,又扣除司机50元及6分服务分,司机对此不接受,于是通过市民热线进行投诉。

         

 

   

         

 

在司机群体中,关于T3平台乱扣费的事情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在喝毛投诉平台上搜索关键词“T3”,相关投诉多达10616条,大多数都与“乱扣费”、“乱判责”、“乱收费”有关,其中不仅有司机的投诉,也不乏消费者的投诉。

         

 

   

         

 

有消费者投诉称:“T3平台乱收取高速费,实际发生23元,支付时发现高速费为39元。到终点对面的马路边,我已提前下车,下车前师傅问我不用到前面掉头吗?我说不用。下车准备支付时发现师傅未及时结束计费,点开费用明细又发现多收取高速费。投诉到平台,处理人员态度不好,未妥善解决。”

         

 

不难发现,T3出行在司机待遇、消费者体验的环节均有所披露之外,其售后服务环节也并不令人满意。

         

 

   

《新华每日电讯》发文称,一些平台的人工服务并非等智能语音播报到最后一项就能接通,而是成了“隐藏款”,而这样设置的客服系统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

 

 

文章中提到,有消费者反馈,其拨打“T3出行”客服电话投诉一名司机时,智能语音播报了7项服务名称,听完却不知该选哪一个。她试着点了一个选项,“智能客服”的反馈是“未检测到您有此业务类型的订单,继续咨询请按‘1’。”她按了“1”,人工客服竟然接通了,但此前没有任何提示说人工客服应该这样接通。尽管解决了投诉问题,但这个“稀里糊涂”“误打误撞”的过程,仍然让她很不满意。

         

 

         

 

智能客服”给出的是预设的、标准化、浅层次的反馈,不能回答消费者个性化的问题,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在一些需要提供情绪价值的服务场景中,“智能客服”更难以发挥作用。一些操作受限的消费者,比如,听不懂专业名词的消费者、对智能终端操作不熟练的老年消费者,在智能客服的层层拦截下,可能就没有机会抵达人工客服、享受他们应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