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网约车饱和了,为什么一到下雨天乘客都不到车了?

共计 58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算法控制近年来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新名词。

一些互联网平台利用算法控制掌控着平台上商家和消费者用户的流量分配甚至定价权。

那么在网约车行业有没有算法控制呢?最近全国多个城市出现了暴雨天气,不少乘客都吐槽一到下雨天就打不到车了。甚至不少乘客晒出截图,自己同时用滴滴、高德等平台叫车都叫不来接自己的网约车。

为什么现在都在说网约车饱和了,但是一到下雨天乘客打车都不打不到车了呢?这里面是否存在平台的算法控制?

都说网约车饱和了,为什么一到下雨天乘客都不到车了?

最近一名北京的乘客就吐槽,自己在暴雨天气用滴滴打车自己勾选了平台上的所有车型选项,但是平台上显示排队 200 多个乘客。

而用高德打车的时候,即便是把平台上的所有车型都勾选了同样也是需要排队 73 位。

都说网约车饱和了,为什么一到下雨天乘客都不到车了?

为什么明明如今都已经饱和了的网约车行业,在这种暴雨天乘客打车依然一车难求呢?正如这名乘客吐槽的一样,雨下得越大车越少,平台算法把加价倍数悄悄抬到了 3.8 倍,但是司机的收入却只有 1.8 倍,中间的两倍差价被平台吞掉了,所以导致很多司机直接关软件回家睡觉了。

都说网约车饱和了,为什么一到下雨天乘客都不到车了?

现在很多司机都在吐槽抱怨网约车平台的订单少,平台不给自己派单,而这种暴雨天甚至高峰时段,乘客却也在抱怨打不到车,打车难,这种两者矛盾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难道真的是平台和司机以及城市设计三方合谋,把一场场暴雨天气变成了一个大型的压力测试场?

那为何有的乘客打不到网约车的时候,叫一个货拉拉却可以很快叫到?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原因?谁能解释一下?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