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97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报告显示,2024 年滴滴平台所有订单的平均抽成比例为 14%,绝大多数司机的月抽成比例集中在 18%–20% 之间,仅有极少数(0.25%)司机的抽成超过 25%,甚至存在 0.059% 的司机出现“负抽成”。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疑问,为什么网约车抽成有高有低?是不是大单抽的多小单抽的少吗?
我们先来看看两个例子。381.39 元的单子不抽成,1717.65 元的大单抽成比例也不到 20%。
但是有些小单抽成却在 25% 以上,并非网传的大单多抽,小单小抽。

报告指出,抽成并非固定数值,而是一种随市场条件波动的精细化调节工具。你可以 把它想象成一个智能的“调节阀”,根据市场的实时供需情况自动调整,目的是尽可能地让打车的人和开车的人能快速匹配上。
这个“调节阀”的工作方式,主要通过司乘两端的计价规则的差价和平台的各种补贴奖励来实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当乘客多、司机少时(供不应求):比如早晚高峰、雨雪天气,乘客可能会觉得打车难,排队时间长。这时平台为了吸引更多司机来接单,会给司机发奖励、调度费。这些成本平台自己承担了,所以抽成会降低,甚至可能出现负抽成的情况。
当乘客少、司机多时(供过于求):这时乘客容易叫车,平台还发优惠券。平台为了吸引乘客下单,发的优惠券成本往往自己承担了,同时为了保障司机基础收入,抽成也会降低。
当乘客和司机数量差不多时(供需平衡):这时叫车速度和接单节奏都比较稳定,平台无需大规模补贴司乘双方,抽成相对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奖励如完单奖、冲单奖,并没有体现在当单抽成里,虽是之后发放,也是司机收入的一部分,计算月度抽成时,这些奖励也会被算入司机收入。因此,积极参加平台活动、拿到更多奖励的司机,月度平均抽成就会相对较低。
这个时候,又有兄弟说了,平台只是一个中介,不出车、不出人,只是提供信息就要抽走 14%,但平台的抽成不等于利润。实际上,平台从每笔订单中获得的收入,需覆盖多项运营成本,包括:算法调度与系统维护;支付与结算安全;客服、仲裁与纠纷处理;保险与理赔服务;合规性与税费支出;司乘双向补贴,这每一项都是钱。

而且抽成是订单结束之后的结果,不会影响到你的收入,各位兄弟也 不必过于纠结每一单的抽成比例波动。对司机而言,关注长期的月抽成和实际到手的收入更重要。你可以通过司机端 App 查询你的日、周、月抽成情况,这才是反映你整体收入情况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