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还在打“价格战”,顺风车却悄悄涨价?李逵李鬼,已经分不清楚!

共计 96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现在网约车的单价(司机收入),已经低到什么程度,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

就在网约车的运价仍然在难以阻挡一般地不断处于下调趋势的背景之下,有细心的车友却发现,一部分的顺风车订单却在悄然涨价,或者说,试图通过其他方式,来提高部分订单的“价位”。

网约车还在打“价格战”,顺风车却悄悄涨价?李逵李鬼,已经分不清楚!
比如,下面这一笔从无锡到苏州的跨市顺风车独享订单,全程 40.7 公里,司机的到手车费就达到了 104.1 元。
平均算下来,司机的收入单价超过了 两块五一公里
不要说是普通网约车快车订单,甚至是高价快车单,以至于某些时段的专车订单,司机的到手单价可能都没有两块五一公里。
网约车还在打“价格战”,顺风车却悄悄涨价?李逵李鬼,已经分不清楚!
所以,一笔顺风车订单会有这么高的价位,显然是很不可思议,或者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如费用明细所示,这一笔订单之所以会有这么高的收入,主要是因为“高档车”的附加费用(+16 元),会员奖励的加持(+10 元)。
不过,订单的基础单价本来就不低,40.7 公里,行程费用 78.1 元,基础单价就超过一块九一公里!
网约车还在打“价格战”,顺风车却悄悄涨价?李逵李鬼,已经分不清楚!
如果说上面这一笔顺风车订单,只是一小部分的“特例”。
但是,最近很多司机都发现,和不断反馈的现象却又是,同一笔订单,顺风车的订单收入(报价),居然高过网约车订单的收入(报价)。
网约车还在打“价格战”,顺风车却悄悄涨价?李逵李鬼,已经分不清楚!
比如,在某平台的抢单大厅里,一位车友就截图了很有意思的一幕。
一笔全程 19 公里的长途订单,快车一口价的报价为 23.2 元,并专门备注“低抽佣”的标签。
这一笔订单也同时出现在平台“为您推荐附近顺风车同城和跨城订单”的中,只是,这笔订单再以顺风车独享的形式所呈现之后,报价竟然达到了 39.1 元,比快车一口价的报价足足多了近 16 块钱。
网约车还在打“价格战”,顺风车却悄悄涨价?李逵李鬼,已经分不清楚!

也就让人非常诧异与恍惚:到底哪一笔才是网约车订单,哪一笔才是顺风车订单?

还是说,平台里对这些订单的报价,包括订单的类型,都是可以这样随意切换和呈现的吗?

顺风车与网约车,好像是互不打扰的两个独立个体,都有他们各自不同的计价方式和规则。

但是,如果“非营运 性质 ”的顺风车的价格(司机收入),竟然可以比拟,乃至于超过“营运 性质”的网约车,那岂不就是会有点乱套了呢?

到底谁才是“营运性质”,谁才是“非营运性质”,哪一个是李逵,哪一个才是李鬼?

就好像最近不少网约车司机都在感慨的那样,如果网约车的营运单价,还不如顺风车的话,那么,自己办理营运证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如果网约车的单价还不如顺风车,那还不如什么证都不办(也不需要办),直接去跑顺风车好了!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