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65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 项目 | 内容 |
|---|---|
| 算法名称 | 滴滴路径规划算法 |
| 算法基本原理 | 路径规划分为三个步骤: 1. 路线生成 :基于路网基础信息构建有向图,使用搜索算法生成候选路线。图的权值基于道路属性(长度、等级等)或历史通行能力。 2. 路线排序 :对候选路线按以下因素综合排序: – 安全、时间、距离、红绿灯 :纯地理空间特征,与用户行为无关; – 历史常走热度 :根据用户历史上实际行驶次数统计。若用户关闭“个人常走”功能,则不再记录。 排序逻辑 : a. 优先按热度排序,第一条为热度最高路线; b. 若有更快路线(快 3 - 5 分钟以上)且新增里程费用不超过 4 元,则替换第一条; c. 若无更快路线,但有里程更短(近 1 公里且占总里程 10% 以上)、时间不慢 5 分钟以上的路线,则替换。 3. 挑选备选路线 :在确定第一条路线后,提供 1 - 2 条备选路线,优先顺序为: – 时间更快但里程不优; – 里程更短但时间不优; – 路线差异度较大。 |
| 算法运行机制 | – 触发逻辑 :用户在发单页输入起点终点后,自动触发路线规划,引擎根据规则推荐候选路线并展示里程、时间及属性。 – 更新逻辑 :行程开始后默认使用发单时选定路线。若路况变化或偏航,则重新计算路线;出现更优路线时,司机端弹窗提示,经与乘客确认后切换。 – 关闭逻辑 :订单结束后自动关闭。 |
| 算法应用场景 | 在滴滴出行主 APP 及微信、支付宝等渠道的小程序中应用于: 1. 预估价格(计算里程费); 2. 分单系统(计算司机到乘客距离); 3. 导航(接驾段与送驾段两阶段)。 |
| 算法目的意图 | 在地图中生成并推荐 1 - 3 条较优候选路线供用户选择,帮助用户实现美好出行。 |
| 算法公示情况 | (选填) |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