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85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司机端的不满同样激烈,在消费调解平台黑猫投诉上,以 “ 高德地图 ” 为关键词有相关投诉 38738 条,“高德打车 ” 近30天的投诉量则为 2735 条。有大量司机表示,高德顺风车在今年 4 月30日和 5 月1日开展了“完成 6 单订单获得 300 元奖励”的活动,司机们在完成订单后却被告知部分订单不计入奖励。除了奖励纠纷,高额佣金、证件不全、拒开发票等问题也让司机怨声载道。

高德打车陷入“一边盈利一边‘挨骂’”的困局,根源在于其聚合平台的商业模式。作为流量中间商,高德对合作出行企业的管控能力不足,难以保障服务质量与用户权益。在追求盈利的过程中,高德通过降本增效和扩充业务边界实现增长,却忽视了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合规管理。此前,厦门、莆田等地就曾多次通报其存在违规接入未许可企业、未按规定传输运营数据等问题。而头部打车平台如滴滴、T3,均采用自营 + 加盟的混合模式,对车辆、司机、服务标准进行统一管理;曹操出行则依托吉利集团,从车辆定制到司机培训形成完整闭环,从源头上把控服务质量。
业内人士表示:“高德在追求规模与效率的同时,对于合规和服务质量等问题有所放松,从短期来看或许可以帮助其实现阶段性盈利,从长远来看会让消费者和司机失去信任度,从而影响盈利的可持续性。
从无端扣费到虚假奖励,高德在盈利与服务间似乎迷失了方向。当平台把用户体验 和司机都 抛诸脑后,即便暂时实现盈利,又能走多远?毕竟,失去司乘信任的出行平台,再亮眼的财报数字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