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约企业异常订单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共计 158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一、核心目标
本方法旨在建立一套自动化、高效的企业异常订单识别与处理机制。通过在司机结算时自动触发识别流程,并结合系统自动处理与人工介入的双重路径,快速、准确地处理因绕路等原因产生的异常费用问题,保障企业客户与司机双方的权益,提升结算效率和满意度。

二、整体流程架构
该方法包含两个核心子流程:

系统识别与司机确认流程:由司机结算操作触发,系统自动判断并引导司机确认。

用户(企业员工)确认与申诉流程:由用户在 APP 端主动发起,进行费用认可或申诉。

三、系统端:异常订单识别与司机确认流程
本流程在司机完成服务并操作结算时自动执行。

S1(触发识别):司机在司机端完成送驾任务并操作“完成结算”时,系统自动触发异常订单识别请求。

S2(查询订单信息):系统查询该订单的详细信息,核心包括:所属企业、服务类型、服务城市。

S3(获取配置):系统获取预设的“企业异常订单识别规则”配置信息。

S4-S6(规则匹配校验):系统逐条判断该订单是否符合配置规则。

S4:校验企业 – 订单所属企业是否在监控范围内?

S5:校验服务类型 – 订单的服务类型是否在监控范围内?

S6:校验城市 – 订单的服务城市是否在监控范围内?

如果任何一项校验不通过,则流程直接跳转至 S13(结束),订单按正常流程处理。

S7(核心异常判断):若以上校验均通过,系统调用企业订单异常识别接口,根据更复杂的算法(如对比实际行驶路径与预估路径、费用超标幅度等)进行最终判断。

判断为正常订单:流程跳转至 S13(结束)。

判断为异常订单:继续执行后续操作。

S8(标记异常):系统调用订单更新接口,为该订单打上“企业异常订单”的标识。

S9(司机确认):司机端接收到异常标识后,向司机弹出提示窗,询问“是否绕路?”。

司机选择“否”:流程跳转至 S13(结束),系统可能记录此次反馈用于优化算法。

司机选择“是”:继续执行后续操作。

S10(创建费用异议):系统自动调用费用异议接口,创建一条来源为“异常订单”的费用异议工单。

S11(自动判责处理):定时任务会自动抓取来源为“异常订单”的工单,并判断:订单实际金额是否大于预估金额?

否(实际金额 ≤ 预估金额):流程跳转至 S13(结束)。

是(实际金额 > 预估金额):执行减免操作。

S12(自动减免):系统自动处理该异常订单,减免掉实际金额超出预估金额的部分。

S13(结束):本流程结束。

四、用户端:异常订单确认与申诉流程
本流程由企业员工(用户)在查看订单时主动发起。

A1(用户查看订单):用户在网约车 APP 中进入特定订单的详情页面。

A2(判断异常标识):系统检查该订单是否已被标记为“企业异常订单”。

否:流程跳转至 A9(结束),页面正常展示。

是:继续执行后续操作。

A3(展示异常页面):APP 向用户展示异常订单提示页面,明确提示费用异常,并提供“认可”和“不认可”两个按钮。

A4/A5(用户决策):

用户点击“认可”:系统取消该订单的异常标识,流程跳转至 A8,然后结束。

用户点击“不认可”:用户提交费用异议,流程继续。

A6(客服人工介入):客服系统收到用户提交的费用异议工单,由客服人员人工介入,审核订单详情(如行驶轨迹、时间等)并进行判责。

客服判断“不进行减免”:流程跳转至 A9(结束),订单维持原费用。

客服判断“进行费用减免”:继续执行后续操作。

A7(人工减免):客服在后台对订单执行费用减免操作,用户将即时收到减免的金额。

A8/A9(结束):流程结束。

五、方案优势总结
自动化高效:通过规则配置与接口调用,实现了异常订单的自动识别和初步处理,大幅减少人工干预。

双端协同:设计了司机端(主动确认)和用户端(主动申诉)两条路径,确保问题能被多角度发现和验证。

权责清晰:系统自动处理明确的多出费用,复杂或存疑的案例转由人工客服判责,兼顾效率与公平。

体验优化:快速响应并处理费用问题,提升了企业用户和司机的整体服务体验。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