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72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您也可以 收藏到微信
一、方法特征
本方法的核心在于:对司机在过去 7 日内所有抢单的订单进行筛选与汇总,并基于此数据执行以下分析流程。
二、分析流程
S1:数据准备
为司机 7 日内所有抢单的订单,补充详细的订单信息。
S2:初步筛选(数量阈值判断)
计算司机在 7 日内的总抢单数量。
判断该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n:
如果未超过:判定为“暂无异常”,流程结束。
如果超过:继续进行后续详细计算。
S3:多维度指标计算
同时计算以下五个关键指标:
S31(时间分布):统计司机在 每日 24 个小时中每个小时 的抢单量(s1, s2, s3, …, s24)。
S32(响应速度):计算司机从接到订单通知到点击抢单,响应时间分别在 1 秒内、2 秒内、5 秒内 的订单占比(p1, p2, p3)。
S33(大额订单偏好):计算司机所抢订单中,大额订单的占比 r1。
S34(小额订单偏好):计算司机所抢订单中,小额订单的占比 r2。
S35(金额集中度):计算司机所抢订单的总金额,占该司机所有服务订单(包括非抢单)总金额的占比 r3。
S4:第一轮判断(全天候活跃度)
判断条件 :司机是否在 24 小时中的 每一个小时 的抢单量均大于阈值 x1,并且确认其 非双班司机。
如果满足:直接判定司机使用了抢单软件。
如果不满足:流程继续。
S5:第二轮判断(极速响应)
判断条件 :司机在 1 秒内 的抢单率 p1 是否超过阈值 x。
如果超过:判定司机使用了抢单软件。
如果未超过:流程继续。
S6:综合风险评估
对在步骤 S3 中计算出的所有指标进行 加权统计 ,计算得出司机的 综合抢单风险分(score)。
S7:最终判断
判断条件:综合风险分 score 是否大于最终阈值 Y。
如果 score > Y:判定司机使用了抢单软件。
如果 score ≤ Y:判断结束,无明确异常。
S8:流程结束
